《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前的一个知识点。对于体积概念的充分理解和对于体积单位的形象、灵活掌握,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学习的一个牢固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充分把握利用实物演示理解概念的教学方法。由于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不易理解,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利用两个量杯来演示乌鸦喝到水的原理、利用手来感知书包的体积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老师的故事激趣、实验验证、动手感知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认识体积概念的时候,注重与长度、面积的区别比较,形象直观地感知概念,让学生用手比划出手机、电视机、影碟机的体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体积单位时,我注重渗透“迁移”的学习思想。通过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面积单位,自然而然引出体积单位。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定义1平方厘米时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来表示。由此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立方厘米的体积大小可以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大小。在学习体积单位时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较认识,利用生活中指头肚的体积大小约1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等来举例加强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是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习效率不高,小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要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让学生充分发言。小组之间要相互合作交流,将不同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展示。
整节课的教学有值得积累的优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将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进行教学的。
体积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什么是体积,也许有过体验,却难以有体积的意识。因此在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摸课桌抽屉的活动。通过对比摸空抽屉和放了书包的抽屉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因学生们的书包大小不同,有的放进抽屉了,有的没放进去,由此让学生感知物体占据的空间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一说生活中物体占据空间的现象,比较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在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后得出体积的概念,并让学生运用概念说一说什么是身边物体的体积。
在学生初步理解体积的意义之后,我出示两个大小很接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明确为了应用的方便,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从而引进常见的体积单位cm,dm,m。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我设计了摸,说,找,估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掌握1cm,1dm,1m的大小。如在找体积大约是1cm的物体时,学生想到了自己一截手指头,一颗大牙……1m有多大学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在教室里用几根米尺搭了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让学生蹲进去看可以蹲几个学生,并追问如果换成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或是换成六年级的学生又能蹲几个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这个难点。
整堂课从教学的设计来看,过程严谨,逻辑性强,各环节过渡也比较自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对比处理得不够,这部分理解不到位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体积单位的换算时容易产生混淆。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回顾长度、面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两个单位的理解,通过对比学生也很容易想到如何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为今后学习体积的计算打基础。
其次,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初步感知体积时有个学生已经说出空间一词就应立即板书,抓住这个词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描述什么是物体体积时,学生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举例引导学生描述;在寻找生活中物体体积接近1立方米的物体时,学生说到操行评分表的体积时,应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面和体的区别。最后出现教学时间不够时,教师应灵活处理练习题。
第三是教师还应多学习教学语言的艺术,在评价学生、激励学生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3
本课主要内容是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因为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个难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从而获得知识。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反思。
1、导入时,力求突破教材,有所创新
圆柱的体积的导入,课本是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它们的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再接着马上提问:“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们猜一猜。猜想计算方法固然有好处,但要让学生马上做实验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我觉得这样教学引入,学生的思维跳跃得太快,衔接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用意,课堂效果就会明显不佳。于是我设计时在回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之后,接着复习一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猜想,并能更好地联系旧知,思维过度自然、流畅,便于学生的思维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时教师的引导才是行之有效的。不过应该注意时间的控制,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
2、新课时,要实现人人参与,主动学习
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应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实践操作的条件,营造出思考的环境氛围。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过程时,因为学校没有提供学具,所以我只能先让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结合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借助课件一一展示推导过程。让学生观察发现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份(例如,分成16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接着让学生小组交流长方体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道理,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亲身参与操作,有了空间感觉的体验,也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3、练习时,形式多样,层层递进
例题的题目都比较浅显,学生还能容易掌握,但遇到多转几个弯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所以,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我在设计练习时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
(1)、已知圆柱底面积(s)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sh。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d)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d/2) 2h。
(4)、已知圆柱底面周长(c)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c÷π÷2) 2h。
(5)、已知圆柱侧面积(s侧)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s侧÷h÷π÷2) 2h。
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在巩固练习中,只要从前四种类型去考虑,做到面面俱到,逐层深入,由易到难,使学生真正掌握好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另外,还设计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足之处
本想给学生准备学具,亲自动手操作圆柱体体积的推导过程,无奈学校没有学具,所以只能让孩子借助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展开想象,然后借助课件展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可能对一些学困生的理解还有困难。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4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具运用:
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1)故事导入 :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观察比较
观察: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教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
2.体积单位的认识。(1)出示两个长方体。
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3)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
①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
②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
③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教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5)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2页练习七1~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分别写成cm3,dm3,m3。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叶康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38-39。【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体积学习的起始课,是学生在长度单位的计量和面积单位计量等知识指上的一个延伸,在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等知识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要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会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认识体积和掌握体积单位”。
教材首先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然后再通过实验和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来说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再次教材通过比较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得出体积单位,最后通过正方体来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生活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实物,但是没有体积的概念,所以本节课对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很大的一个提升,先通过表象的建立,再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学生在理解体积含义的时候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理解体积的含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实物,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会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了解或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体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和常用体积单位。教学难点:理解体积的含义,能估测生活中常用物体的体积。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模式、合作交流模式 【教学准备】
盛有红色墨水的玻璃杯两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块各一块,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各一个,1立方米的框架一个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谁来说说故事中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
(2)为什么把石子放进水里,水就上升了呢?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因为石子占了水的体积。(板书占空间)
2、实验证明
让我们一起模仿乌鸦来做个实验吧。
(1)拿一个盛水的红色玻璃杯,再把一个小石子投入杯中,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两人小组交流,抽生汇报。
接着追问:我占空间吗?你占空间吗?还有什么占空间?
让学生自由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引出“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 拿出两块大小不一的石头,问:把这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头放入相同的水杯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汇报。
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石头大的那杯水上升得高,石头小的那杯水上升得低。
追问:那说明什么呢?
有上面的引导,学生容易从空间上思考:石头大的所占空间大,石头小的所占空间小。
师生共同小结:原来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文具盒的体积吗,什么是桌子的体积,文具盒跟桌子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比谁的大?
引用两个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体积相差较大的物体,学生容易观察出桌子的体积较大。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人的体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体积单位
1、比较:谁的体积大?(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
(1)刚才的物体能一眼比较出谁的体积大,这两个长方体谁的体积大,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情预设:量长、宽、高(怎么引导);分成小正方体(怎么引导)??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强,不容易联想到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衡量物体的体积,因此在这里要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方法。(2)现在能比较他们的大小了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为什么需要统一单位?单位是什么?
(3)要比较体积大小,需要统一的体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引导学生在原有的方法上提出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用的体积单位,以此来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
2、带着这四个问题看书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并分别比划一下有多大。
(3)你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4)哪些物体的体积用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师巡视。
3、反馈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学生齐说。(2)认识立方厘米。
A、什么是1立方厘米?抽生回答,师板书。闭眼想象1立方厘米有多大?
B、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C、做一做:你能用橡皮泥快速地做一个约为1立方厘米的物体吗。学生动手操作,抽生展示作品,同桌互查是否接近,并进行调整。D、说一说: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用立方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E、估一估: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估计,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3、认识立方分米、立方米。
(1)刚才我们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想一想认识了立方厘米,你你还想认识谁?
立方分米、立方米
你能像刚才认识立方厘米那样来认识他们吗?(2)自己思考说一说,然后小组里交流。师巡视,小组交流汇报。
三、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1、以前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体积单位,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用手中的草料动手试试看。
2、学生操作:剪一条1分米长的线,用纸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3、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者的不同点。
师生总结: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面积单位是一个正方形,体积单位是一个正方体。
四.巩固练习
22.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⑴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0()⑵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⑶一部手机的体积约是100()⑷估计教师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3.用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你能摆几个?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五、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你能说说1cm
3、1dm
3、1m3分别有多大吗?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