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精彩10篇

时间:2023-11-19 13:10:35 教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1

  你一定会听见的

  筻口中学 徐芳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散文,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品味声音中传递出的情味。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听,并且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就一定能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因此本文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通过反复地朗读、涵咏,品味文章优美风趣、生动形象的文字。二是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感受有声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听到的与感受到的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围绕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六大板块,即无声篇、感声篇、读声篇、听声篇、述声篇、结声篇,来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无声篇

  师:请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游戏:用力堵住耳朵,听不到声音最佳,合住嘴,不能发出任何声响。

  持续一分钟后,与学生交流感受:此时,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具体的声音没有了?你有什么感受?

  师:此时,生活中的笑声、歌声、读书声、说话声等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感受不到丝毫生气,只是死一般的寂静、冷清。下面让我们回到有声世界,感受美妙动听的各种声音。(多媒体演示:流水声、笛声、铃声、鸟叫声等等多种自然界的声音。)引出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感声篇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可从课文的语言、主题、结构等多方面来谈)

  三、读声篇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指名朗读喜欢的语句,简单陈述理由,并请其他同学作评价。

  3、精彩段落赏析

  (多媒体出示课文前三段)

  学生齐读、男女生分组读后,再请同学试就这三段文字来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

  师:文章语言美,美在优美风趣、活泼形象;美在用排比的句式,增强语气;美在不断地向读者提问,引发读者思考,使人倍感亲切。

  四、听声篇

  1、听音乐《苗岭的早晨》

  要求:①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②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了音乐中的景象。

  2、学生听后,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发言。

  五、述声篇

  1、师: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被我们忽视的声音,请四人一组交流同学们在“找寻生活中的声音”中的收获,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为我们再现他找寻的声音,并说说这声音带给你的感受。

  (课前布置学生找寻生活中那些带给自己不同感受的声音,课内主要是交流、展示活动的成果)

  2、学生纷纷上台来再现声音,畅谈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和肯定。

  六、结声篇

  师:平时,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我们是否对周围奇妙无穷的声音已经麻木了呢?我们是否已经充耳不闻自己身边那充满爱意的声音了呢?我们又是否有着自己对声音的独特感悟呢?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用心生活,你就一定能听见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你就会发现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充满着新奇与惊喜。

  七、课外学习自助餐

  1、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游戏,选择其中的一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写一组排比段。

  3、收集古代诗词或其他文学作品中描写声音的佳句。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2

  (一)

  1、给加点的字注音: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唠叨

  2、读下列文字自己选择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你听过风吹的声音吗?当微风吹过柳梢的时候,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

  3、品析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过滤”

  ②当一个人丧失了接受“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世界声音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能说说作者写声音为什么从“无声”写起?

  。

  (二)

  声音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美妙……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固然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也同样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两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6、给声音下个定义。

  7、仿例句,用“固然……也”写一个句子。

  例句:愉快动听的声音,固然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也同样使人痛苦。

  8、文中说:“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你能不能试着从三个方面分别举例说说。

  学会分辨例如:

  感受喜怒哀乐例如

  吸收了知识例如

  (三)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①“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

  ②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人们普遍认为,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③从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以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

  ④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巨型计算机能装入口袋里;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成为一种重要材料;世界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⑤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从战略高度部署纳米领域的研究。

  9.根据第①段文字,给“纳米科技”下一个定义。

  10.从文章看,纳米科技有什么深刻意义?从文中选取有关语句回答。

  11.第①段和第④段中加点的“略”“将”能否删去?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qǐngjiātìjīcáoláodáo

  2、可以从修辞、顺序、动词的运用等角度进行赏析

  3、过滤:这里比喻人们对声音的选择和思考。世界声音:这里泛指外界的各种各样的声响。

  4、开篇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而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听不见。但若承认“声音就是物体震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是声响太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罢了。从这些微小的声音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之列了。

  5、声音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6、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就是声音。7、略8、略

  9、.纳米科技就是以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

  10.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11.不能。如果删去“略”,就成了1纳米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删去“将”,“蓝图”就成了事实,显然与原意不符。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2、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提高筛选、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

  3、品读课文生动形象、优美活泼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唤起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体验生活,学会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欣赏和表达。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美

  1、请学生用力堵住耳朵,合住嘴,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持续半分钟后,交流感受。

  2、让学生回到有声世界,感受美妙动听的各种声音。(多媒体演示:流水声、鸟叫声等自然界的声音。)

  3、引出课题。

  二、听读课文,感受美

  1、教师朗读课文1—8自然段,学生凝神静听,看看作者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作者对声音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9—20自然段,筛选出相关的信息。

  小结:从作者对声音的认识和感受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声”的世界,还是“生”的世界,都需要用心去感受,你才能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爱。

  三、精读课文,探寻美

  1、自由朗读,勾画出文中你认为美的语句或语段。

  2、小组讨论,对课文的美点进行探究。

  3、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小结:归结出作者描摹声音的方法

  以声写声——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

  以形写声——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以情写声——展开联想、想象

  以美写声——巧用各种修辞

  四、拓展延伸,表达美

  开展“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活动,用语言文字描绘生活中引起我们关注和喜

  爱的声音,并简单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五、课堂总结,感悟美

  1、让学生为这堂课做小结,一人一句,比一比,谁的总结最贴切。

  2、结束语:原来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美丽如此之多,把眼睛擦亮,我们看到了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的场景;把耳朵唤醒,我们听见了人们往往“听而不闻”的声音;把心扉敞开,我们领略到了人们往往一笑而过的美丽。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准备:课件、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1、(上课铃声响后)刚才,大家还在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现在怎么会这么安静?那你们是怎么知道上课时间到了呢?

  2、噢,原来如此。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下课,那生活中你还听到那些声音?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3、想不到我们周围的声音这么奇妙。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篇和声音有关的散文,——出示课题

  4、大家的眼神充满了疑问,读了题目,你是不是有很多想知道的问题呢?

  (生问,教师在题目右边打一个“?”,并板书:怎样听?

  1、学生回答,因为到了上课时间。

  2、回答,听到铃声。

  3、学生畅所欲言

  4、齐读准备好的课题

  5、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铃声引入,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

  认识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呼啸

  狂风

  掠过数 拨水

  寂静

  闲暇

  丰富

  美妙

  (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拨”不要读成“bē”舌面音“卷、寂”的发音要注意)

  4、帮助学生理解“寂寞”和“闲暇”。

  文中“寂静”换一个词可以怎样说?你知道它可以和哪个词对对子?

  (“闲暇”的理解同“寂静”)课件出示:

  在

  的夜里,听一听外面有什么声音传来;在

  的时候,听一首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曲或乐曲……

  5、指导写字

  师强调并范写“啸、拨“啸”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拨”: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友”“渐”注意三部分间的结构

  1、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生字词认识它们。

  2、同桌交流划出的新词。

  3、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

  4、指名重点读这几个词语。

  5、指名读句子。

  6、学生回答:在横线上填一个别的词语,但意思不变。

  7、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

  8、学生描红、仿影、临帖

  培养学生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认识生字的能力

  通过找近义词、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这是一个好方法。(此环节的问题学生若不提出,也可放在后面研读课文中)

  课改在强调多读的同时,书写也同样重要,尤其是正确的书写。

  三、读通课文

  熟悉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自由读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节序。

  2、师范读课文(配乐)

  3、指名读(任意选择课文某一小节)教师与同学予以点评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节序

  2、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3、选读课文某一小节(先练习再指读)

  选读课文某一小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同时,教师要根据学情随机指导学生读好。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熟读课文

  交流感受

  1、自由读课文,标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读的津津有味,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在交流的同时,教师除了随机指导学生读好之外,还要指导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件出示:

  (1)当清风

  明月,当微风

  树梢,当寒风呼啸着

  田野,当狂风

  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2)当山间的清泉

  溪流,……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①指名填空:说说可以填哪些词语?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好?

  ②屏幕出示原句,指导学生朗读,你觉得怎样可以读好?

  (二)思维发散:(课件出示)

  你总听过

  的声音吧?当

  ,当

  ,当

  ,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仿照课文的句子,也写一写自己听到的声音)

  3、质疑解疑

  为什么课文里说,当你一天天长大,当你熟悉了许多声音后,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

  (1)若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师反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呢?(有的学生若能说出来,教师可指导说清楚;若学生觉得有难度,师可巧设疑问:

  课文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过吗?

  其实,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了。可有的同学却从没有听见,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就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

  丰富

  用心听吧

  美妙

  (3)让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段

  4、“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心来听,看看能听到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生填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生回答:注意快慢高低,注意停顿

  5、指名读,齐读,男女分读。

  6、先说一说后,再写一写。

  7、学生提出问题。

  8、学生畅所欲言

  9、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看法。

  10、大声朗读、指名读、齐读

  11、学生聆听半分钟

  畅所欲言:鸟叫声、风扇转动声、呼吸声……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品味语言,重视了学生个性化阅读。

  通过对词的推敲,通过比较,让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词语的精妙。

  这一问题是本文的重点,也较难理解,有心的学生一定会提出。

  教师把问题的提出权解答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们通过讨论、体味,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明白怎样才是用心去听,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二、美读课文

  升华感情

  1、是呀,多么动听,多么美妙的声音啊,让我们再去用心去听一听,用我们美妙的声音读一读。

  2、你喜欢听谁的声音呢?

  师评:真要感谢你们的父母给了你们这么美妙的嗓音,老师都要陶醉了。

  1、学生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2、各推荐男女生两名,合作读完全文。

  读中感悟,领会声音的美妙。

  三、内容延伸

  拓展思维

  听到美妙的声音,固然令我们心情舒畅,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我们不喜欢听的声音,你能举出个例子吗?能说说不喜欢的理由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噪音”这个词语,并且指出它对人体的有害。)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周围的声音大多是美妙的,对于噪音,我们应想法克服,激发学生的这种环保意识。

  四、作业设计

  1、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声音。

  2、搜集资料或者调查访问:噪音有哪些危害?可以怎样克服?

  第二项作业属于实践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5

  一、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 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 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二、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三、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多媒体播放《二泉映月》)这是一首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曲调呜咽抖颤如泣如诉。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罢,曾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感人的场面呢?一方面当然是由于阿炳创作的乐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小泽征尔是用心灵去听音乐,才听出凡人无法听出的高一层的境界。其实这大千世界有许多许多美妙动听的声音,你是否也像小泽征尔一样用心去听呢?倘若你用心去听了,我想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受课文的美。

  2、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 学生速读课文,编写结构提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①展示丰富多彩的声音。②探讨声音与生活的`关系。③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的声音世界。

  三、 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 学生齐读课文

  2, 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4、 重点赏析本文的语言

  ① 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中诗情画意。

  ② 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受声音世界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讨论交流。

  ③ 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讨论明确:第二人称叙述,读者易产生亲切感,像在与读者交流。

  ④ 找出文中各具特色问句,体味其表达效果。

  讨论交流,明确:这些问句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5、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2、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提高筛选、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

  3、品读课文生动形象、优美活泼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唤起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体验生活,学会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欣赏和表达。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美

  1、请学生用力堵住耳朵,合住嘴,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持续半分钟后,交流感受。

  2、让学生回到有声世界,感受美妙动听的各种声音。(多媒体演示:流水声、鸟叫声等自然界的声音。)

  3、引出课题。

  二、听读课文,感受美

  1、教师朗读课文1—8自然段,学生凝神静听,看看作者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作者对声音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9—20自然段,筛选出相关的信息。

  小结:从作者对声音的认识和感受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声”的世界,还是“生”的世界,都需要用心去感受,你才能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爱。

  三、精读课文,探寻美

  1、自由朗读,勾画出文中你认为美的语句或语段。

  2、小组讨论,对课文的美点进行探究。

  3、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小结:归结出作者描摹声音的方法

  以声写声——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

  以形写声——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以情写声——展开联想、想象

  以美写声——巧用各种修辞

  四、拓展延伸,表达美

  开展“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活动,用语言文字描绘生活中引起我们关注和喜

  爱的声音,并简单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五、课堂总结,感悟美

  1、让学生为这堂课做小结,一人一句,比一比,谁的总结最贴切。

  2、结束语:原来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美丽如此之多,把眼睛擦亮,我们看到了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的场景;把耳朵唤醒,我们听见了人们往往“听而不闻”的声音;把心扉敞开,我们领略到了人们往往一笑而过的美丽。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点滴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

  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麽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 耳朵已关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知道怎样才能用心倾听周围世界的各种声音。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几种熟悉的声音大录音,两根筷子、一个杯子、盘子、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注意倾听周围的声音,特别是课文中提到的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的声音。

  二、导入新课,自主设疑

  1、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耳朵,你们都用耳朵为你们干什么?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声音的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

  3、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 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5、 教师梳理问题:你一定会听见的肯定是声音,可会是什么声音呢?请同学们自课课文。

  三、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1、 教师出示自探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生字表,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都提到那些东西的声音?他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说一说,模仿一下。

  (3)、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解疑合探,整体把握

  1、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交流识记生字或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

  2、 指名学生交流自探问题,评议。

  3、 教师小结。

  五、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互相检查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后再指导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评议。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梳理问题

  1、 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2、 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除此,你还想知道什么?

  3、 教师梳理问题:

  (1)、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关闭上。

  (2)、课文中提到的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但是却从没有听见,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 教师导入新课:让我们带者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二、自读自悟,自我探究

  1、 教师出示自探要求。

  2、 学生通过读、思、划等方式自我探究。

  3、 教师巡视

  三、交流讨论,解疑合探

  1、 指名生说说对问题(1)的理解,其他生补充,评议。

  2、 读一读相应的语段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的小结。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5、 交流讨论问题(2)。

  6、 有感情地齐读第8~10自然段。

  7、 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筷子等,试着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

  8、 教师引导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9、 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10、 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1、 感情朗读课文

  四、质疑再探,升华认识

  1、 学完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2、 学生自由质疑,解疑。

  3、 教师总结

  五、拓展延伸,自主编题

  1、 在生活中用心倾听各种声音。

  2、 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写一个片段描述一种声音。

  板书

  你一定会听见的 用心去听

  声音多么丰富、多么美妙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描述一种声音的片段。

  三、指导学生填写配套练习。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比较抽象、耐人寻味的文章,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象自己的耳朵已关闭”?教育学生用心倾听周围的世界。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品味活泼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活泼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方法:

  借鉴“三段六步”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1)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丰富多彩,单是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就已经是千种万种。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让大家来猜猜那是什么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大屏幕显示“听,那是什么声音?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依次播放蛐蛐的鸣叫声,海浪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每播放一种声音,都让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讲讲他们听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所联想到的。)

  (2)看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大家也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3)大屏幕显示课文的题目《你一定会听见的》,以及作者的姓名“桂文亚”,并播放背景音乐。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师简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本课要学习这几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初步理解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

  (1)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大屏幕显示教师所问的问题,播放背景音乐,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2) 作者写了关于声音的哪些内容?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9

  一、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 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 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二、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三、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多媒体播放《二泉映月》)这是一首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曲调呜咽抖颤如泣如诉。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罢,曾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感人的场面呢?一方面当然是由于阿炳创作的乐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小泽征尔是用心灵去听音乐,才听出凡人无法听出的高一层的境界。其实这大千世界有许多许多美妙动听的声音,你是否也像小泽征尔一样用心去听呢?倘若你用心去听了,我想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受课文的美。

  2、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 学生速读课文,编写结构提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①展示丰富多彩的声音。②探讨声音与生活的关系。③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的声音世界。

  三、 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 学生齐读课文

  2, 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4、 重点赏析本文的语言

  ① 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中诗情画意。

  ② 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受声音世界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讨论交流。

  ③ 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讨论明确:第二人称叙述,读者易产生亲切感,像在与读者交流。

  ④ 找出文中各具特色问句,体味其表达效果。

  讨论交流,明确:这些问句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5、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散文,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品味声音中传递出的情味。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听,并且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就一定能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

  因此本文有两个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反复地朗读、涵咏,品味文章优美风趣、生动形象的文字。

  二是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感受有声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听到的与感受到的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

  围绕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六大板块,即无声篇、感声篇、读声篇、听声篇、述声篇、结声篇,来开展教学活动。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无声篇

  师:请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游戏:用力堵住耳朵,听不到声音最佳,合住嘴,不能发出任何声响。

  持续一分钟后,与学生交流感受:此时,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具体的声音没有了?你有什么感受?

  师:此时,生活中的笑声、歌声、读书声、说话声等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感受不到丝毫生气,只是死一般的寂静、冷清。下面让我们回到有声世界,感受美妙动听的各种声音。(多媒体演示:流水声、笛声、铃声、鸟叫声等等多种自然界的声音。)引出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感声篇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可从课文的语言、主题、结构等多方面来谈)

  三、读声篇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指名朗读喜欢的语句,简单陈述理由,并请其他同学作评价。

  3、精彩段落赏析。

  (多媒体出示课文前三段)

  学生齐读、男女生分组读后,再请同学试就这三段文字来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

  师:文章语言美,美在优美风趣、此文转自淘.教。案网活泼形象;美在用排比的句式,增强语气;美在不断地向读者提问,引发读者思考,使人倍感亲切。

  四、听声篇

  1、听音乐《苗岭的早晨》

  要求:

  ①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②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了音乐中的景象。

  2、学生听后,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发言。

  五、述声篇

  1、师: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被我们忽视的.声音,请四人一组交流同学们在“找寻生活中的声音”中的收获,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为我们再现他找寻的声音,并说说这声音带给你的感受。

  (课前布置学生找寻生活中那些带给自己不同感受的声音,课内主要是交流、展示活动的成果)

  2、学生纷纷上台来再现声音,畅谈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和肯定。

  六、结声篇

  师:平时,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我们是否对周围奇妙无穷的声音已经麻木了呢?我们是否已经充耳不闻自己身边那充满爱意的声音了呢?我们又是否有着自己对声音的独特感悟呢?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用心生活,你就一定能听见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你就会发现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充满着新奇与惊喜。

  七、课外学习自助餐

  1、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游戏,选择其中的一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写一组排比段。

  3、收集古代诗词或其他文学作品中描写声音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