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汇总15篇)

时间:2023-11-19 13:42:29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

2、结束语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2

魂牵梦绕梅花魂──《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6篇)

梅花魂(9篇教案及相关资料)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

⑴ 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⑵ 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⑶ 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

⑷ 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

⑸ 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⑵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⑶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⑷ “轻轻、慢慢”。

(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⑸ 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

(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⑹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⑺ 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评析】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感情朗读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课堂上根据课后思考题,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在文中批注勾画等方法体会思想感情,并从中领会“梅花魂”的含义。教学中注意抓词句深入体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语。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这是一幅( )?学生答。

  板书:梅花

2、喜欢梅花吗?你能说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3、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梅花的特点有( )。指名答。

4、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多少文人、画家赞颂梅花。今天,老师配合大家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魂

5、齐读课题《梅花魂》。

  二、探究本课学习思路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投影出示:

  本课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读懂课文,解决课后思考题。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

  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分小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讨论讲解重点问题

1、小组汇报:

  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2、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并重点讲解以下问题:

⑴ 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投影出示)

⑵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 自由读开头、结尾。

② 指名说。

③ 齐读。

⑶ 课题中《梅花魂》的魂,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样的魂?

① 投影出示13节。

② 自由读。

③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④ 祖父保存梅花图,是为了( )?祖父爱梅花,就是( )。

⑤ 齐读。

  四、指导朗读

1、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心用情地练读。

2、自由读文,指名读(可范读)。

3、指导读13节:

⑴ 读这段应注意什么?

⑵ 指名读。

⑶ 齐读。

4、导读开头、结尾:

⑴ 学生说如何读。

⑵ 小组练读。

⑶ 指名读。

⑷ 齐读。

  五、总结本文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读有关乡愁的文章。

2、写摘录笔记或读后感。

  板书

  品格

  梅魂花 灵魂 爱国心

  骨气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生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图;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2分)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默读批注法初读了22课,谁还记得文章写了哪五件事?

(吟诗落泪、弄脏梅图、提起回国、赠送梅图、赠送手绢五件事。)

  2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写事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的学习课文。

二、新授:

  1 师:同学们,你们看,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来。(课件:梅花图)望着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与外祖父之间的往事。(1分)(学生听,进入情境。)

  2 请大家默读文章所写的五件事,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外公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划完后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4分)(学生用心去读书,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3 两人一组汇报句子,一人读外公的表现,另一人读“我”的表现。(初步感知)(2分)

(1)外公落泪我拍手笑

(2)外公发脾气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来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图我不知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绢我不解

(板书五件事)

  4 从“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1分)

(总结出婴儿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为。)

  5 当时幼小的莺儿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吗?你是从哪读懂的?请你从刚才划的外公表现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达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声的朗读。(3分)

  6 请你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来评议。(3分)

  7 全班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要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加以评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比他读得还好,那你就站起来读。

  第一件事:(2分)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指名读

(2)同学加以评议:重点体会外公在吟诵诗句时的意境,体会老人思念故乡之情。

(3)你们想试一试吗?每个人试着读读。

(4)全班齐读,共同体会老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件事: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2分)

(1)指名读

(2)同学评议:声不在高,批评的分量重,十分严厉。

(3)带着这样的感情试着读出来。

(4)指名读。

(5)简单评议。

  第三件事:(10分)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一)

(1)学生读到时出示投影

(2)是啊!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歌颂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诵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文。)

(3)你见过梅花吗?想再看一看吗?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梅花,边看边结合着同学们找的的句子、资料和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梅花与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评议,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师边总结边变“愈”字的颜色。)

(4)每个同学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5)指名读。

(二)

(1)外公由梅花联想到什么?

(2)自由读外公说的话,想想还有哪些有气节中国人?

(学生反馈,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

(3)在读,读出中国人的气节。

(三)

(1)我们再看13自然段,这是在我即将离开外公时他对我说的一段话,想一想此时的外公应用怎样的语气对我说这段话?(学生讨论:语重心长,教育,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期望之情等。)

(2)每个人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师生对读,体会外公的感情。

  8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也可以结合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来谈。2分)

  9 老人为什么把自己珍爱的梅图送给我呢?齐读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到祖国)

  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1分)

  这节课我们有深入的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忆起他生前的五件事,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的感情,也从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归的心。

  11 学忘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2分)

(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12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请大家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爱国华侨们的心声。(2分)

板书:

  22 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梅花魂》教学设计十二,梅花魂,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梅花魂》。

二、学情分析

  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三、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通过五件小事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挚爱。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3、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学会质疑,培养阅读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理解“梅花魂”。

六、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

  学生查找梅花资料,了解华侨在海外的生活经历。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欣赏姿态各异的梅花。学生交流梅花的特点,谈观后感受。说说“魂”字的意思。

【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梅花芬芳吐艳的绚烂世界,音乐与画面的感染,让学生心灵为之动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交流词意。

  3、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高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把学习的过程还给了学生,体现了课堂的主体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读后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交流后归纳(课件出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1、读诗词落泪;2、爱惜墨梅图;3、痛哭不能回;4、送“我”墨梅图;5、又赠梅花绢。

【学生通过默读思考,找出写外祖父的五件事,把握课文大意,在讨论交流中初悟情感,培养了学生的默读能力与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歌曲设境,回顾导入

  欣赏歌曲《故乡的云》,教师激情导入:飘泊异国他乡的游子,多么渴望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而对外祖父来说,这一切只能在梦中。

【以思乡的歌曲导入,渲染乡愁,创设情境,做到了未入文而先有情。】[小

  二、精读重点段,理解“梅花魂”

  1、课文所写五件事中哪件事最能体现“梅花魂”?(第四件)

  2、学生自由读第12、13自然段,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3、结合问题反复读文,思考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预设:①从哪儿看出墨梅图是外公最宝贵的画?他为什么爱惜墨梅图?

  抓住外公的动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语言“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外公对古董和墨梅图的不同态度等三方面来体会外公对墨梅图的珍爱。

②外公为什么爱梅花?

  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学生找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看法,理解梅花精神。读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③像梅花那样的人是怎样的人?

  学生读课文,举例说说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联系外祖父谈谈像梅花那样的人是怎样的人。

④外祖父为什么送“我”墨梅图?(让外孙女保持梅花的秉性。)

  5、你还从哪儿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有特殊的感情?(送梅花手绢。)

  小结: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不仅仅是花,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祖国的象征,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魂!外祖父在爱梅、送梅、赞梅、喻梅中表明了自己的心愿,寄托了自己的爱国情。这就是梅花魂的内涵。

  6、配乐朗读第13自然段,读出对梅花的赞美,对祖国的眷念,对莺儿的希望。

【直奔中心,理解“梅花魂”,引导学生就重点段质疑探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特别是一次次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梅花的品格,体会到了外祖父的思乡爱国情,真正做到了读中悟情,以读表情!】

  三、研读三次哭,品味爱国情

  1、再读全文,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这种情感?学生画句子,朗读体会。

  2、全班品读,交流三次落泪。

①教读诗词落泪。通过朗读指导读懂三句诗,体会思乡情。

②不能回国而哭。抓住人物言行体会外公的伤心。

③送别泪眼朦胧。抓住外公外貌、神态体会思归不得归的愁苦。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想象当时的情景,走进了文本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于读中感悟到了外祖父那浓浓的思乡情和一颗高尚的爱国心。】

  四、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1、齐读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突出中心)

  2、梅花魂到底是什么魂?(回顾全文,完成板书)

“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骨气正是我们民族日益强大的动力,也是支撑我们民族团结进取的灵魂。外公的话不仅印在莺儿心上,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上。

  3、拓展

①小练笔:写一篇《××赞》,用上本文的写作方法。

②课外积累思乡的诗词。

【学生自读首尾段,体会写法及好处,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特别是课外拓展中设计的小练笔,更将读与写有机地渗透,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双赢”。】

  4、作业设计

①抄写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②听歌曲《我的中国心》,写出自己的感言。

  五、板书

  梅花魂

  愈寒冷愈风欺雪压

  爱梅花愈精神愈秀气爱祖国

  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7

一、课型:

  阅读课

二、知识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四、创新运用:

  在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五、情感道德:

  1、德育: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心育: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力及创新力。

  3、美育:从外祖父如梅花一般的品质中受到人格美的熏陶。

六、训练点

  1、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体会“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

  2、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3、在情语相融的交流中,通过声情并茂地读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七、创新点

  1、回顾全文,针对全文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及灵活性。

  2、大量阅读课外资料,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重难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九、教法

  1、落实训练点1让学生体会“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手、及、口并用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在带有选择性的读文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质疑问难,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十、学法

  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讨论法”。

  读文—析句—悟情—运用

十一、媒体配备:

  录音机、投影仪

十二、设计目的:

  激发情趣导入,创设学习新知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像这样无数赞美梅花的优美诗句,可谓是字字含情、句句铿锵。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的老华侨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9课《梅花魂》相信同学们会受益匪浅的。

二、整体感知,情感渲染。

  1、谁来说一说《梅花魂》这篇文章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的呢?

  3、这篇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就是在作者字字含情的叙述中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文章中“忆往事”部分使得全文骨肉丰满,情真意切,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作者和外祖父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

三、自读自悟,牵情入境

  1、在这看似乎平常的小事中,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哪一部分使你深受感动,可以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悟。

  2、学第13自然段

  A这段文字以外祖父的话自成一段,同学们可以动笔在书中画画,看看这部分内容可以分成几层?

  B实际上这部分内容分三层可以,分四层层次更清楚。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如果分四层,这四层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C从外祖父的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D傲立雪中的片片梅花清高、雅致正像旅居海外的祖父,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是那亘古不变的爱国情,这种真挚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同学们可以在这部分内容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动情的语句来读,自己选一选,试着读一读。

  E音乐怡情,配上音乐,感受这种意境,谁愿意大声地有感情朗读。

三、质疑探索、挖掘内涵

  1、本文的作者正是在这看似乎平白的叙述中,流露出外祖父的爱国之情。文章写得真实、自然,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一提。

  质疑后学生答疑,师生共同探究。

  2、教师设疑:这篇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可不可以以文章重点段落所写内容“忆往事”为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解疑

  小结:

  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此时此刻,海外游子的爱国心、爱国情已淋漓于纸面。可见以《梅花魂》为题是作者巧具匠心地安排,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四、拓展训练,强化效果

  1、现在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文章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得文章浑然一体,真是妙不可言。老师想请同学们打开《阅读训练100篇》从训练15、33、92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来读,看看这些文章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同学们也可以翻阅手中的其它资料,自己选择阅读内容,体会文章这样写的好处。

  一篇饱含深情、结构完整的文章,总是使人百看不厌,相信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好处的同学一定会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①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飘泊、玷污”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③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①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②自学生字词。

③回忆已在古诗中品味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①(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②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③揭题释题。(教师板书“魂”字)“梅花魂”

  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带着“?”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②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③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④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内主要写了几件事?

(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出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有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①讨论交流: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②教师导语: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同学们,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③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④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第二课时

读“三哭”,感悟真情

①读课文,找出并用”“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②学生听录音跟读第二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一哭”时的情感。

  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猛,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叫“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③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同时,因为年纪太大,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过渡语: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

(A)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B)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话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你发现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这梅花”?

  联系我们已有的知识说说中华民族中涌现的有气节的人物。相机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睛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④再探外祖父的第“三哭”,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胧。)

  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归祖国。)

品语句,升华情感

①教师导语: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读外祖父的话和外祖父为我们送行的有关句子。

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③教师导语: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之情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读到这儿,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②尝试分段。

重积累,延伸拓展

①从文中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②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③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我的中国心》歌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2、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第三段,领会爱梅之情。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重点段,体会爱国情结。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a、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3)齐读。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2、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3、内容扩展,从哪些地方你也能体会外祖父那份浓浓的爱国之情?自由交流。

  4、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5、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课时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

  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a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b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板书)

  c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d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

  e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f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正是这样,我国把梅花订为国花。所以外祖父喜欢梅花,其实是借梅花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

  2生默读课文。

  ↘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小孩子)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思归难归,愁苦变老)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华侨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

  ↘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1(指课题)什么叫“魂”?

  2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

  3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梅花的秉性:感受到海外赤子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积累了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内化积累

  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在班上展示。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2分)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默读批注法初读了22课,谁还记得文章写了哪五件事?

  (吟诗落泪、弄脏梅图、提起回国、赠送梅图、赠送手绢五件事。)

  2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写事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的学习课文。

  二、新授:

  1 师:同学们,你们看,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来。(课件:梅花图)望着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与外祖父之间的往事。(1分)(学生听,进入情境。)

  2 请大家默读文章所写的五件事,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外公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划完后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4分)(学生用心去读书,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3 两人一组汇报句子,一人读外公的表现,另一人读“我”的表现。(初步感知)(2分)

  (1)外公落泪我拍手笑

  (2)外公发脾气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来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图我不知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绢我不解

  (板书五件事)

  4 从“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1分)

  (总结出婴儿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为。)

  5 当时幼小的莺儿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吗?你是从哪读懂的?请你从刚才划的外公表现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达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声的朗读。(3分)

  6 请你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来评议。(3分)

  7 全班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要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加以评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比他读得还好,那你就站起来读。

  第一件事:(2分)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指名读

  (2)同学加以评议:重点体会外公在吟诵诗句时的意境,体会老人思念故乡之情。

  (3)你们想试一试吗?每个人试着读读。

  (4)全班齐读,共同体会老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件事: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2分)

  (1)指名读

  (2)同学评议:声不在高,批评的分量重,十分严厉。

  (3)带着这样的感情试着读出来。

  (4)指名读。

  (5)简单评议。

  第三件事:(10分)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一)

  (1)学生读到时出示投影

  (2)是啊!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歌颂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诵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文。)

  (3)你见过梅花吗?想再看一看吗?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梅花,边看边结合着同学们找的的句子、资料和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梅花与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评议,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师边总结边变“愈”字的颜色。)

  (4)每个同学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5)指名读。

  (二)

  (1)外公由梅花联想到什么?

  (2)自由读外公说的话,想想还有哪些有气节中国人?

  (学生反馈,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

  (3)在读,读出中国人的气节。

  (三)

  (1)我们再看13自然段,这是在我即将离开外公时他对我说的一段话,想一想此时的外公应用怎样的语气对我说这段话?(学生讨论:语重心长,教育,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期望之情等。)

  (2)每个人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师生对读,体会外公的感情。

  8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也可以结合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来谈。2分)

  9 老人为什么把自己珍爱的梅图送给我呢?齐读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到祖国)

  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1分)

  这节课我们有深入的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忆起他生前的五件事,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的感情,也从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归的心。

  11 学忘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2分)

  (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12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请大家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爱国华侨们的心声。(2分)

  板书:

  22 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梅花魂》教学设计十二,梅花魂,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4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撩”、“眷”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策略与方法: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加强朗读训练;课后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

  二、初读课文,扫出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3、讨论、交流。

  第一件事: 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 : 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 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 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 : 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四、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感受,就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把感受传递给别人。

  3、谁愿意把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理解"清白""玷污"

  b、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C、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5)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7)“小时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诗宋词,每逢念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外祖父总会落下泪来。

  体会:

  a、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b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师小结: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五、感情朗读。

  六、延伸拓展

  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板书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 思念祖国

  3、不能回国而落泪 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5、递梅花手绢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1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三、课

  型:独立阅读课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手段:

  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完成下列作业。

  1、初读,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课文用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在国外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请按顺序概括出是哪五件事?

  ㈡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这五件事。

  1、学习第一件事: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思考讨论:外公读唐诗宋词,为什么常常落泪?

  (外祖父落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落泪。)

  2、学习第二件事: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思考讨论: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表现了外公什么思想感情?

  (因为在外公心目中,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表现了外公对祖国的热爱。)

  3、学习第三件事: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思考讨论:“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这充分表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他也很想回国。)

  4、学习四件事:外公在离开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完成练习册P66-2,加深理解。)

  5、学习第五件事: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思考讨论:外公为什么送了画梅,又送绣梅?

  (这是他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情,让外孙女带回了祖国的表现。)

  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总结全文。

  二、教学过程:

  ㈠分段,写段意。

  第一段(1)讲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

  第二段(2-15)讲作者回忆几件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的事情。

  第三段(16)讲作者从梅花想到了外祖父的爱国之情。

  ㈡归纳中心。

  这篇文章通过写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㈢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样的写法,我们体会到作者对老华侨的爱国之情的理解,更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㈣练习课后作业1、2题。

  ㈤板书(出示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