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幼儿教师教育心得反思

时间:2024-03-18 17:00:59 心得体会

  【简介】本文是热心会员“tuanguaken”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心得反思(共3篇),以供借鉴。

篇1:幼儿教师教育心得反思

  我国杰出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声称:“孩子们天生好动,游戏是他们生命的本质”。孩子们在游戏和玩耍中逐渐成长和进步。如何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体验,如何在游戏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他们想要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需要我们放手一搏,给予他们展现潜能的机会。

  游戏都有规则,有些是明显规定的,有些则是隐秘规则。游戏规则并非僵化不变的,当孩子选择了“今天要玩什么”之后,我们可以询问:“你们打算怎样来进行这个游戏呢?”这时候,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需求,有些合理,而有些不太合理。当一个游戏提供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尝试,在尝试过后他们会自行得出结论——“这样玩最棒了”。

  比如说:在玩“瓶瓶罐罐总动员”时,幼儿可能会提出很多种不同的玩法方式,其中一些可能让所有物品都堆叠在一起,也许还能够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在面对孩子提出但难以实现或较困难完成的规则需求时,我们也应该让他们去尝试,在经历过后他们将自然得出新结论——“那样并不行!”。实例表明,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只有让孩子自由选择行为方式才能真实展现其心理状态,并反映其发展水平;毫无束缚地表达思想感情,并展示头脑中所涌现的一切。

  总之,释放手让幼儿按照自己意愿、独立自主地选择游戏方式、规则需求以及主角材料,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在开展游戏过程中,“释放”与“引导”相结合将使幼儿更深入地领略“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体验,并同时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核心的精髓。

篇2:幼儿教师教育心得反思

  完成一次教学或游戏活动后,教师需静心反思:课堂收获与缺憾,教材提供、活动环境支持、组织方法,重点把握、难点分析,是否存在新的成长机会或尚未解决的问题等。随后,根据个人体会和幼儿反馈写下“修改建议”,质疑教材内容或提出改进建议,思考如何更有效处理某些环节,以深化自我反思。

  在组织《吹泡泡》游戏时,我发起探询:你们在玩吹泡泡游戏时有什么发现?幼儿通常关注泡泡的形状大小和数量,于是我特意问道:你们用什么形状的泡泡棒吹呢?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泡泡?这样孩子们开始展现不同观点。因为视角不同,观察到的颜色也不同。同时,一些孩子吹泡速度较慢,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气流不足,泡泡无法完全闭合成球体,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呈现椭圆形。

  课后反思后,我认为此活动应着重培养幼儿质疑精神,引导提问、实验验证,并鼓励他们勇于表达与众不同看法。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要准确掌握科学原理,避免对幼儿表现做出片面甚至错误评价,误导幼儿。其次要营造宽松氛围,让孩子敢于提问、发表见解。同时,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观察并有意提出能引发不同思考的问题,鼓励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篇3:幼儿教师教育心得反思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会发现几位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做出一些让人困扰的行为。如果老师停下来进行正式的教育,不仅会打断学生的思维,效果也未必理想。但如果老师能够巧妙地使用面部表情、体态语等非语言方式给予细致的提示,在不干扰正常教学进程的情况下,效果将事半功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选择呢?

  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中,原本只有我的讲故事声响起在教室里。突然间,一个小朋友“啊—嚏!”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声,全班孩子都跟着笑个不停。我试图用拍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但孩子们似乎无法停止笑声,声音越来越大,甚至两位孩子已经倒在地上笑成一团。我下意识地用手捂住耳朵,顿时孩子们也模仿我的举动,我随即伸出食指抵住嘴唇,并向他们眨眨眼。哎哟,转瞬之间整个教室安静下来。我拍了几下手掌和腿部,所有孩子安静地坐好了。最后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们,在欢快氛围中顺利完成了我的教学内容。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在幼儿阶段他们充满好奇心,并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和神态。平时生活中,孩子们会留心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并牢记在心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作出反应。

  通过这个例子,我灵活运用非语言交流方式调动了孩子们的情绪关注度。对于这种方法而言,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也可以有所运用。比如:当发现极少数学生不认真听讲时,在走近时轻轻摸摸他们的头;当孩子们玩具争吵或乱扔时皱起眉头表示不满或挥手制止;当他们大声吵闹时引导他们模仿小猫静默动作并学会轻声交谈。渐渐地,孩子们习惯并正确理解这些暗示,并自觉、愉快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由于孩子还很小,在保护他们尊严的同时使其愉快接受教育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