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贵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质量安全心得分享

时间:2024-03-21 14:35:01 心得体会

  下面是会员“cipingchuicong”分享的质量安全心得分享(共3篇),供大家阅读。

篇1:质量安全心得分享

  四季度决战已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抓好安全生产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抓安全的成功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现场安全大检查,这也是多年来形成的共识。要进一步发挥好这一成功的做法,提高安全大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在强化、深化、细化上下功夫、做文章。我感到应突出“十抓”。

  一是抓检查的质量。安全质量大检查不是图形式、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现场存在的,促进安全生产。因此,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质量大检查,必须把检查的质量、效果放在第一位。坚决防止走马观花,摆花架子的不良现象。要大力推行动态浮动定级验收制度,对各个专业、各个层次都要明确标准,逐条检查,逐条。我们规定,每次大检查必须明确一名副矿级干部或专业副总牵头,对所检查的地点、项目、结果负总责。同时,要求采煤专业每月至少要验出两个合格品或不合格品,掘进专业每月至少验出四个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并对机电设备安装、巷道扩修、维修都实行验收、定级考核,坚决不搞“你好我好大家好”。

  二是抓检查的重点。安全大检查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只强调大而全,还应细而精,做到重点突出,细化分类,有的放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前, 要重点检查顶板, 一通三防, 机电运输, 防治水以及重点工作头面 的达标质量. 抓住这几个重点, 就抓住了安全 的重大环节. 如: 防治水要 突出 检 查 受水威胁头面 注浆 改造, 残流水封堵 和 各项 探放水工 作; 一通三防 要 突 出 检 查 瓦 斯 异 常 区 和 防灭火 的管理, 解决 好 通风系统 负压问题; 顶板管理 要 突出 检 查 支护 强度, 采煤 工作面 初采, 二分层 假顶 和 三叉门口 的管理问题; 机电管理 要 突 出 检 查 设备使用 和 “四 大件” 安 全保 护系 统 的管 理 , 确保 矿井 的供电 安 全. 并建立起 安 全隐患库 和 重 大危险源档案资料库, 实现 微 计算机 化管理 , 做 到事事有人管 , 项项有措施 , 从而 防止 各类重 大事故 的发 生.

  精准抓取三个弱点,即对易发生问题的时间、地点和人员进行重点检查。实践证明,许多事故都发生在这“三个弱点”上。就像木桶盛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一样。因此,在安全质量大检查中,我们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易发生问题的地点、时段进行检查,避免出现盲目检查、相互干扰和顾此失彼的情况。同时建立“双十”预警机制,重点监控和管理那些容易疲劳、情绪波动大、缺乏安全意识、只顾赚钱不顾生命、工作不专心等十种薄弱人员以及处于调整期、条件变化大的特殊时期、重要节假日或农忙时期等十种薄弱时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切实抓好责任制落实。检查现场隐患虽然是表面形式,但其根本在于检查安全业务保障责任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仅处理当下问题而不注重责任制落实,就像“摁下葫芦瓢起来”,很难保证长久安全生产。因此,在每次检查中都要关注业务保障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确保区队科室安全管理到位、区队干部执行制度严格执行、值班干部有效履职等方面。通过促进责任制落实,建立压力传导机制,并增强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感。

  重视干部作风。干部作风优劣直接影响工作成败。在安全质量大检查中,审查作风至关重要。规定下井检查不仅要关注员工操作规范和按章操作,更要关注干部作风表现。核心内容包括:是否实施了区队干部三班轮流巡场、干部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是否始终保持高标准质量动态达标,并在关键时刻紧盯问题整改等方面。各级干部被明确要求“无法发现问题即为最大问题”、“反复出现问题即为管理问题”,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做到“四到位”、“四落实”和“两个百分之百”,即:认识层面、思想层面、责任层面和工作层面都到位;目标设定、任务布置、要求提出和措施执行都得以充分落实;将百分之百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场安全工作中。

  六是注重反复审查与改进。问题的发现应当引起问题解决的关注,安全质量大检查的成功在于问题整改的成果。因此,检查后必须持续进行反复审查。采用“杀回马枪”和“回头看”的方法,推动问题整改得以真正落实。我们一直坚持安全质量大检查要求集体报告,由检查人员和区队管理干部共同参与,除了填写整改表外,还要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明确整改执行时间、责任人、标准,并当场让相关人员进行复查验收。对于依然未解决的问题,将实施加倍处罚措施,有效解决了整改工作存在的轻视、低效、推诿等现象。

  七是强调动态质量达标。我们采取不提前通知、不打招呼的方式,组织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行检查,不会因为检查而停止生产。所有生产操作和设备使用都必须符合标准化要求,在月度定级考核中将根据动态检查结果评定,并逐步改变基层区队仅靠迎接检查来达标的习惯。将工作重心放在动态生产过程中,既保证了安全质量,也促进了生产良性循环,提高了劳动效率。

篇2:质量安全心得分享

  工程概况

  自从钢绞线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广泛使用至今,国内外发生过大量的质量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案例1xx公司综合楼底层为框架结构,层高为5。4m,2—5层为砖混结构,用作2个单元的多层宿舍,层高均为3。0m。在综合楼投入使用后,陆续发现墙体及2层楼盖框架梁出现裂缝。

  案例2xx彩虹桥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桥长140米,主拱净跨120米,桥面总宽6米,净宽5。5米。该桥在未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的情况下,施工中将原设计沉井基础改为扩大基础,基础均嵌入基石中。主拱钢管由xx通用机械厂劳动服务部加工成8米长的标准节段,全拱钢管在标准节段没有任何质量保证资料且未经验收的情况下焊接拼装合拢。钢管拱成型后管内分段用混凝土填注。某日30余名群众正行走于彩虹桥上,另有22名武警战士进行训练,由西向东列队跑步至桥上约三分之二处时,整座大桥突然垮塌,桥上群众和武警战士全部坠人河中。

  案例3xx重型机器厂计量处四楼会议室屋盖突然塌落,造成42人死亡、46人重伤,13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该厂在原建的计量办公楼三层楼上接层,扩建成四层。会议室位于接层部分的东侧,长21。85米, 宽 米, 面积 平方米, 整体建筑混合结构, 圈梁是现浇的, 屋架是轻型的, 屋面采用了钢绞线混凝土空心预制板, 室内地面铺设水泥。

  案例4xx省某车站已建成三座灯桥, 每座灯桥 8 个孔, 跨越铁路, 桥下可停放火车和其他车辆. 桥面横梁为 V 型折板, 是主要承重构件. 折板上铺板仅起到横向支撑作用并传递上部荷载. 折板与盖板以分布筋连接, 架设后灌注混凝土而连成整体. 某日一辆列车从灯桥下通过时, 最东端一孔灯桥折板横梁突然从一端塌落砸断第二根立柱导致第二孔横梁也倒塌, 幸好该孔有一货车车厢停放防止更多连续倒塌.

  1、工程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说明, 建筑倒塌事故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设计原因 (如案例1)

  (1) 勘查失误. 工程地质勘察失误未能反映实际情况或未查明不良地层特征导致基础设计不正确. 结构因此失稳、开裂甚至倒塌.

  (2)设计计算方案失误。由于任务紧急、时间有限,导致计算和绘图时出现错误,并且未进行认真的校对;荷载可能被漏算或者计算不足;面对复杂问题时过度简化处理;有些人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原始设计已经具备安全储备,从而任意减小断面尺寸,减少钢筋配筋量或者降低材料强度等级;在设计阶段选取的可靠度偏低等情况。另外,在基础置于承力层中的情况下,承载力差异很大的两种或多种土层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例如建筑长度过长但未按规定设置伸缩缝等不当方案。

  (3)结构构造细节处置不当。一些设计师可能会过分注重计算而忽视了结构构造的重要性,认为构造处理并不十分关键,因此没有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在大梁底部未设置梁垫;预埋件设置存在缺陷;钢筋锚固长度不足,节点设计不合理等情况。

  施工原因(如案例2)

  (1)低质量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质量较差,在进场前未按照要求进行检验,导致不合格材料被使用,例如钢绞线、水泥、石子质量不符合标准,混凝土和砂浆配比不当等情况。

  (2)违反设计与规范要求。未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在特殊结构上未制订专门施工方案。临时设施或维护设施未按要求搭建。违反相关设计或质量验收规范。

  (3)管理混乱。现场管理和施工组织秩序混乱,存在违章作业行为,并且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很多现场管理人员缺乏质量意识,对事故征兆缺乏重视,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使用、改建不当的原因(如案例3)

  (1)随意增加荷载。例如将原本设计用于静态车间的建筑后来安装动力机械,振动过大导致建筑变形;民用住宅改为办公室,在原设计中未考虑到的大型设备引入导致楼板破裂;民用住宅阳台堆放过重物品(如煤饼),使阳台开裂甚至倒塌等。

  (2)增加楼层方式不当。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旧房加层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成立了房屋增高委员会,业务兴盛.但有些单位自行增高,没经认真验算就盲目增高,因此在全国许多省市都发生过事故.

(3)改造修缮方法错误.一些单位随意在房屋结构上开洞,为了扩大使用面积和获得更大空间而随意拆除柱子、墙壁,导致承重体系损坏,引发事故.还有一些房屋本身是轻型屋顶,但用户为了保温和防水,在其上添加保温和防水层,结果使房顶变形严重,甚至倒塌.

(4) 改变使用功能. 违背原始设计功能,增加使用荷载超出原始承载能力; 或者在使用期间忽略环境变化对结构产生影响, 没有考虑附加荷载 最终导致灾难.

  (1)预应力筋问题。钢绞线表面锈蚀,呈现出黄色浮锈,严重时转变为红色,久而久之变成褐色,有时由于钢绞线出厂时检验不严谨导致强度不足,整批材料不合格;钢绞线冷弯性能差,含碳量过高或其他化学成分不适宜,或者轧制过程中存在缺陷;冷拉钢绞线伸长率不符合标准,原材料中碳含量过高;下料长度不准确、穿筋交叉、钢绞线镦头质量低劣等。

  (2)锚具隐患。预应力筋滑脱现象主要发生在使用夹片式锚具固定钢绞线时,预应力筋从夹片中滑脱,使锚具失去固定能力;螺杆与锚环结合尺寸过小、结合部分过短,在达到一定张力后突然脱开;螺丝端杆断裂、变形、锚环开裂。

  (3)张拉阶段意外。张拉应力失控,钢绞线伸长值超标,导致混凝土构件开裂或损坏;混凝土强度不足;张拉端部分混凝土密实性差;放张时钢绞线滑移;钢丝表面污染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事故。

  2、总结

  随着钢绞线混凝土结构的广泛应用,相关事故引起了普遍关注。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造成建筑倒塌事故的原因除设计错误、施工失误和使用不当外,建筑结构体系不合理也是事故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分析结果可为工程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并帮助工程界更全面地了解钢绞线混凝土结构事故,从而更有效地监督管理工程实践,降低事故发生率。

篇3:质量安全心得分享

  “食在民心,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事关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和生命安全,还与社会的文明发展、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我们以法律为准绳,持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起从产前到产后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并着力加强源头管理。通过不断探索前进,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结合个人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想分享两点心得体会。

  一、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1. 监管漏洞较多。

  首先是源头管理范围广泛。尽管规模化养殖近年来迅速发展,但传统“千家万户”家庭养殖模式仍然普遍存在,给源头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对于大型养殖场的监管比较完善,而散养户的监管则并不到位;一些经营者对畜产品安全意识薄弱,认为手续繁琐,对养殖档案记录不够重视。

  其次是调入和调出畜禽及其产品的监管存在缺陷。许多经营者未能主动申报检查,完全依赖基层监管人员进行巡查和督促检疫工作。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本县外引进肉类猪超过5万头、家禽超过10万只、家禽产品超过数百吨。由于畜产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管理制度,在地区间调运畜禽及其产品时难以实现源头有效监控;同时具有较高程度的分散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值得我们深思。

  最后是投入品监管困境。因为畜产品生产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共同参与, 包括养殖业、兽药制造业、饲料加工业、兽药饲料销售业等众多领域。每个行业中的经营者都追求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因此导致了劣质或假冒兽药、饲料及添加剂; 养殖户可能会无意或有意地使用这些劣质物品, 从而危害到畜产品质量安全;而基层畜产品安全部门只能在养殖环节、兽药和饲料销售店铺、屠宰环节以及流通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简言之, 只能够在发现问题后将问题商品下架, 但当问题商品流入市场时, 消费者已经受到威胁, 而生产与养殖企业也承受损失。

  通过独特视角发现问题。比如,对于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一些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仅关注金钱,而非严格遵循程序。有的监管人员虽在表面上进行监管工作,却对监管知识了解不深,导致监管效果大打折扣。基层站对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力度不足,缺乏督促养殖业主建立规范档案的努力,认为这是养殖业主自己的事情,结果导致养殖档案混乱不堪,在发生事故时无法溯源。

  迈向未来需更新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尤其是乡镇动物检疫设备和技术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使用体温计、检疫刀等原始工具的阶段。在处理违法案例时由于缺少足够取证设备,现场无法立即采集证据,使得违法者逍遥法外。随着质量安全要求提高和动物疫病频发,旧有检测技术已经滞后,急需对动物检疫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和设备更新。

  经费支持亟待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重大而广泛,目前“瘦肉精”监测、兽药残留等方面尚未获得财政投入支持。现有资金难以维持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监管任务。各级财政当务之急是增加经费投入来保障这一领域。

  完善综合执法体系至关重要。畜产品质量监督执法机构分散且力量分散,需要多部门联合合作。但基层执法机构架构和系统性有待加强,各部门间相互推诿责任、配合不力现象频发。

二、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措施与建议

  深化舆论宣传工作。应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广泛宣传网络,并普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引导社会共同参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并倡导行业自律及接受有效监督管理。

  2、提升队伍素质。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和进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以增强执法监管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技能。我们要确保没有任何违法行为可以逃脱监管,没有案例评判遗漏,也不会在诊断症状时出现错误。其次,加强队伍实力。有些乡镇仅有一名具体负责人,难以胜任广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和执法程序的要求。必须及时补充基层畜产品安全监管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畜产品安全卫士。

  3、转变工作思路。针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重要特点,我们应该立足源头,注重监管保障安全,在生产加工企业上设置严格管理措施,并监督市场流通环节。对养殖、兽药、饲料生产企业以及动物屠宰加工企业,按照标准进行全面整治,并给予符合标准者备案挂牌;未公示企业则受到相应处罚。市场流通环节对公示企业若发现质量问题将实行责任追溯制度,并关闭不符合标准的生产加工企业,从根本上消除畜产品安全隐患。

  4、增加畜产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将畜产品安全监管执法装备和监测经费纳入各级地方预算范围内,并逐步引入科技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监管与惩处,彻底解决畜产品安全问题。这是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最关键的一环。

  5、整合执法资源,加强协同监管。在巩固既定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基础上,与商贸、农业、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加强综合协调与日常监管合作,充分利用行政和司法手段整合执法资源并建立有效长效监管机制。确立各部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职能和权责,并构建完善的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无缝监管。